欢迎访问理士蓄电池
辽宁公司动态 辽宁行业动态

辽宁理士阀控铅酸蓄电池的失效模式

2025-10-28 7

理士阀控铅酸蓄电池(VRLA)凭借密封免维护特性广泛应用于通信、UPS等领域,但其实际寿命常受多种失效模式影响。结合产品设计与应用数据,核心失效模式可归纳为以下五类,且均与理士蓄电池的结构特点密切相关:

一、电解液干枯失效:密封结构特有的核心隐患

干枯是理士蓄电池最典型的失效模式,源于水分持续流失且无法补充。理士蓄电池采用ABS壳体虽机械强度优异,但水蒸气相对渗透率达16.6%,远高于PP材料的1.00%,高温环境下壳体渗水问题更突出。同时,充电环节的气体再化合效率不足(浮充电压过高时仅60%以下)、正极板栅腐蚀反应(每腐蚀1mol铅消耗1mol水)、负极自放电析氢排气等因素,共同加速水分损耗。当理士蓄电池失水度达25%时,电解液比重从1.30升至1.36,会引发极板硫化与内阻飙升,最终导致容量归零。

二、负极不可逆硫酸盐化:浮充工况下的高频失效

理士蓄电池在欠充或过放电后,负极易生成粗大坚硬的硫酸铅结晶,常规充电无法还原。这一问题在其密封结构中更易加剧:浮充时氧循环导致负极电位偏低,且电解液不流动引发酸分层,底部强酸环境加速硫酸铅结晶生长。例如,通信基站的理士蓄电池若因停电深度放电后未及时补充,3个月内即可出现不可逆硫化,容量衰减达40%以上。此外,理士蓄电池采用的低锑板栅虽减少了自放电,但缺乏锑元素的催化作用,进一步降低了硫酸铅的还原效率。

三、热失控失效:密封设计导致的热积累恶性循环

理士蓄电池的氧循环机制虽减少析氢量,却使充电产生的热量丧失了“排气散热”途径,仅能通过壳体传导散热。当环境温度超35℃或充电电压失控时,电池内阻随温度升高而下降,导致充电电流骤增,进而引发温度与电流的正反馈循环——理士蓄电池壳体温度可在1小时内从40℃升至80℃,最终外壳鼓胀开裂。某数据中心案例显示,未配备温度补偿的理士蓄电池组,热失控发生率较带补偿组高3倍以上。

四、板栅腐蚀与变形:决定寿命的关键短板

理士蓄电池的设计寿命直接取决于正极板栅的腐蚀速率,其采用的低锑合金虽降低了自放电,但抗腐蚀性能弱于传统铅锑合金。浮充电压每升高0.1V/单体,板栅腐蚀速率增加2倍,生成的二氧化铅层会产生内应力,导致极板伸长变形——某通信基站的理士蓄电池使用3年后,正极板栅腐蚀量达初始厚度的35%,极板边缘与壳体短路失效。此外,理士蓄电池的正极板栅虽加厚至2.5mm,但长期过充仍会使其腐蚀穿透,造成活性物质脱落。

五、早期容量损失:材料与工艺的协同缺陷

理士蓄电池在循环使用中易出现容量骤降,核心原因包括:低锑板栅缺乏锡、磷酸等添加剂的保护,活性物质视密度不足(仅3.8g/cm³),以及安装压力过低导致极板与电解液接触不良。例如,叉车用理士蓄电池在高频深放电工况下,300次循环后容量即降至额定值的60%,远低于设计的1200次循环标准。这种失效与理士蓄电池的极板制造工艺直接相关,薄极板设计虽提升了初始容量,但加速了活性物质软化脱落。

总结:失效模式的关联性与防控核心

理士蓄电池的五类失效模式存在显著关联:浮充电压过高既是板栅腐蚀的诱因,也加速干枯与热失控;酸分层则同时加剧硫酸盐化与容量损失。因此防控需聚焦三点:一是采用适配充电器(带温度补偿功能),将理士蓄电池浮充电压严格控制在2.23-2.27V/单体;二是控制环境温度(10-30℃)并选用低渗透率壳体;三是避免深度放电,确保放电后24小时内补电。唯有针对性管控这些环节,才能充分发挥理士蓄电池的设计寿命优势。

联系我们

理士国际技术有限公司

业务咨询:155-5043-4091

邮      箱:mqyy01@foxmail.com 

欢迎广大用户前来咨询订购(理士电池)完善的售前技术服务及售后咨询

凡在本公司购买的(理士电池)都享受一年至三年的质保 放心购买放心的使用

服务项目

售前服务:客户咨询、产品选型、安装设计、技术应答等。

售中服务:电池安装、督导安装、容量检测、安装、维护培训。

售后服务:客户咨询、产品验收、代维服务、巡检走访、投诉处理、客户培训、技术交流等。

全国联保 以科技为动力 以质量求生存 欢迎合作

首页
产品
关于
客服